原生故事|高原“鱼生花”丨被味蕾打败的残忍(一) 高峡出平湖, 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50年前的红旗一直飘扬在高原上) 毛家村大坝,位于乌蒙山麓距会泽县城西7.5公里的竹园村。高坝为粘土心墙土坝。坝顶高82.5m,顶宽8m,顶长467m,是20世纪50年代国内最高土坝,号称亚洲第一土坝。 远远望去,筑坝形成的水库绵延到与云相交的地方。目前已是国家高原赛艇训练基地。高速公路沿着水库边缘穿过峡谷。 初入云南的时候,觉得有些奇怪,并没有高原的蓝天白云,倒是像极了我们的丘陵地带的季风气候。第一次经过的时候,只用手机记录了一张,未能过瘾,此番特意停留,来探探究竟。 库宽不过数百米,水面狭长到望不到头。土坝与一般的水库无异,唯独有三面旗帜格外耀眼。那时候,林副主席还没有暴露出他的狼子野心,“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是时代的主旋律。大家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完成这国家各项基础建设。 据记载,人工开挖坝基施工高峰时民工达3万多人。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如林,什么汽车喇叭声、广播声、吆喝声,往返尖山沟拉粘土火车的轰鸣声、汽笛声等,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万籁俱寂。我站在土坝上,仿佛听见50年前的夯声、歌声、喊声。 (二) 杀鱼的小伙子 手法娴熟、动作利索, 是什么让他与虹鳟鱼结下了“梁子”? (案发现场有血腥场面出现) 水库的水,水深刺骨,也只有这刺骨的水才能养出高原的虹鳟鱼。土坝的下游叫“竹园村”,来土坝不去会一会“虹鳟鱼”就像到了昭通不去小草坝寻一寻天麻一样。一格一格的水槽,主要养殖的是虹鳟鱼。水必须是活水,水库出来的水,拦截了一半,引入养殖的水槽,分流之后再流入旁边的溪流。 挑了一家溪边的鱼馆,那家伙,斑斑点点的鱼背在水里串着。“原来虹鳟鱼这么养的哟!”有人不等老板来就要亲自下去抓鱼,无果,看来,这抓鱼也是要学问的。你只有双手叉腰喘粗气的份。“不行不行,这鱼游得太快。”旁边一小伙,二十出头的样子,接过扑鱼的捞网,一下一个准,两条齐腰的鱼就被逮着了。 杀鱼的过程有点血腥:开膛、破肚、挖内脏... ...残忍的过程马上要被味蕾打败。看着他拖着半人高的鱼扬长而去,只留下他略微单薄的背影,抓鱼的手臂青筋暴露,又是一副成熟的特征,怎么看都与脸孔不符。难道这高原的汉子都是这般模样吗? (三)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管它能不能生吃, 先吃再说。 (鱼片像花一样盛开在眼前) 切鱼与杀鱼的貌似两家,杀鱼的精干,而切鱼的几个年轻小伙却足有“厨子”的滋味:肥头大耳,掌心厚实,一看准能使得一手好刀。 果然是,一把片刀下去,红白相间的鱼片,像花一样在敷着冰块的盘子里展开。 食客的幸福也像花儿一样开放在高原上。 今日吃淡水三文鱼管饱。谁说淡水三文鱼不能吃?饭毕,正要走,门口出现了喧嚣声,原来是怪罪食客没有打商量,不问自取带走了饭店的冰块,估计是鱼太大,吃不完。老板不高兴,却惹恼了食客。鱼馆门前的激流日夜奔流。高原的猛烈阳光从乌云中投射下来,透过曲柳和梨树的繁茂枝叶,照在激流与浪花上,泛着翡翠般的光泽。 〖麽麽茶,湖南怀化人,苗族,某高校教师〗
文章分类:
品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