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林亚明:扎根高原,深耕脑病

发布时间:2020/8/21 14:58:52  浏览数:1391

林亚明(1961.5一    ),男,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名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云南省中医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主任。三十七年来坚持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

一、主要经历与成就

1.2002年创建神经内科并任神经内科主任至今,2001年破格晋升主任医师,2003年正式晋升教授,多年来对于脑病科(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帕金森、癫痫、多系统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2.2005年创建云南省卫生系统内设科研机构“云南省中医脑病研究室”获卫生厅批准并正式挂牌。
3.2005年参加科技部国家十五攻关项目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为分课题负责人。
4.2007年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缺血中风综合防治方案和疗效的示范研究”为分课题负责人。
5.2016年参加“以银杏叶提取物片(金纳多)/安慰剂为对照物评价清宫寿桃丸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肾虚证)症状及其转归影响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2018年参加“天麻苄醇苷片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Ⅱa期临床试验”。
6.在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领域里创立了“破瘀醒神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使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近期课题有:
7.2019年主持云南省教委项目,云南省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学建设项目,(项目代码30371100800,经费100万);2019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NF-kB炎症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编号-81860881,经费70万(排名第2)。
8.发表论文67篇、参加教材和论著编写11部、主持科研项目7项、成果5项 、获奖3项。
9.带出硕士研究生52人。
10.新药研发相关工作:1996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处举办的首届“中药临床药理基地培训班”23天培训学习,获得GCP培训证书,以后多次参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GCP培训班,曾经兼任云南中医学院科研处处长助理兼“云南中医临床药理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在云南大学学报发表过“中药临床药理基地的科学管理”等文章 ,1999年左右全国临床药理基地改革,临床药理基地从大学搬家到医院,“云南中医临床药理基地”也从云南中医学院搬到了云南省中医院,不再担任基地办公室副主任,从此以后期间一直在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边从事临床门诊及住院部工作,边从事临床药理试验工作,其中负责设计中药一期、二期、三期临床研究方案6余项;负责主持中药二期、三期临床研究12项;参加中药二期、三期、四期临床研究25项。
11.担任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脑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医院《GCP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神经内科专业》负责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

二、现任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中医脑病分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中医学会中医脑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脑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专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研究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部分专病撰写专家;
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抗癫痫协会副主任委员、副会长;
云南省医疗鉴定委员会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神经病分会委员。

三、主要荣誉
1995年荣获“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提名奖;
1996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称号;
2006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云南省名中医”称号;
2014年荣获全国医务人员评选的《医师周刊》封面人物;
2016年获云南省第四批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资格。

(杨扬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上一篇:参七心疏胶囊喜获国家发明专利

下一篇:著名脑病专家林亚明教授受聘为永孜堂制药专家顾问


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工业园区(火车站连接线)      联系电话:0870-2851633      传真:0870-2851633
对外营销驻昆机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鑫园小区别墅15A幢1-3层                       联系电话:0871-63648999    传真:0871-63633499
Copyright © 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 www.ynyzt.com All Rights Reserved.